此血气流溢之轻者。少阳初受寒邪,病全在表,故头痛发热与太阳同,与五六日而往来寒热之半表不同也。
首揭伤寒,知有恶寒证。恐蓄热有余,或发痈脓,或便脓血,为难治耳。
下利不当有汗,有汗是阳反上升,故咽中痛而成喉痹,无汗是阳从中发,热与厥应,厥利止而寒热自解矣。 此亦病发于阳误下热入之症也。
滋化源,培母气,水升火降,上热自除而下利止上一味,以水一斗,煮取五升,去滓,加白蜜一升,白粉五合,熬香,和合相得,温分六服。然以二味已载《神农本经》,为滋阴之上品,因伤寒一书,故置之不用耳。
风寒之邪得之于骤,故无定体。此不特以能食不能食别风寒,更以能食不能食审胃家虚实也。
脉沉微细,是少阴本脉;欲卧欲吐,是少阴本证。 胸中者,阳明之表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