又曰:或有脉证,实非上热下寒,而目黄赤者,不可用附子。夫四肢禀气于胃,胃阳不足,而阴气蔽之,阳气不能达于四末,故头面肌肉瘦甚,阴气太盛,隔塞于中,而成腹胀,实不啻坚冰之在怀也。
惟以三建汤之属,能敛心液,能壮元阳,可以更生也。余以手摩小儿头部及上身,热可烫手,但腿部以下渐凉,至脚冰冷。
然有挑草子法,乃以针刺头额及上下唇,仍以楮叶擦舌,皆令出血,徐以草药解其内热,应手而愈,安得谓之久而死耶。《庄子·内篇》曰:夫大块噫气,其名为风。
略曰:砭曲池出血,北人谓之打寒,治伤寒温疫。夫燥渴之为病也,多兼于热,故《易》曰:燥万物者,莫熯乎火。
夫两耳前后,俱属少阳地界,今忽肿微痛,红色中含青色,兼之两颧色赤,口不渴,而唇、舌青白,知非少阳之风火明矣。 不知外感之清涕忿嚏,与真气不足之清涕忿嚏不同。
答曰:头为诸阳之首,阳气独盛,故能耐寒。余谓上不得入,胸有逆也;下不得出,火不降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