湿家,谓病湿之人。方有执曰:前经水适来者,因热入血室,血出而热遂遗也。
寒邪循脉犯胃,故吐食不下,此太阴里虚,邪从寒化之证也,当以理中四逆辈温之。一云:毌犯胃气及上二焦。
太阳之强,不过颈项强;此痉之强,则不能俯仰,项连胸背而俱强,故曰:项背强几几也。邪传少阴,不从阴化而见寒证,亦不从阳化而见热证,是其人肾气素充,所以藏虽受邪,留连八、九日,仍复传府外散也。
方有执曰:发热邪在表也,脉沉少阴位北而居里也,以其居里,邪在表而发热,故曰反也,以邪在表不在里,故用麻黄以发之;以其本阴而标寒,故用附子以温之。方有执曰:表以误汗言,里以误下言,故曰俱虚。
少阴病,但厥无汗,而强发之,必动其血,未知从何道出,或从口鼻,或从目出者,此条申明强发少阴热邪之汗,则有动血之变也。下利欲饮水者,以有热故也,白头翁汤主之。
若是少阴热而燥干,引水之渴,小便必色赤,乃少阴燥不能生津,下焦有热也。三阴俱有下利证,自利不渴者,属太阴也;自利而渴者,属少阴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