昂按∶此乃少阳阳明,故加减小柴胡、小承气而为一方,少阳固不可下,然兼阳明腑证则当下,宜小承气汤,轻则大柴胡汤。又曰∶寸脉浮大,按之反涩,尺中亦微而涩,知有宿食,宜下之。
暑,阳邪也,中人则伤卫,卫虚则不能固表,故汗出且恶寒;表有暑邪,故身热;里有暑邪,故口渴;暑伤于气,故脉虚。妻乘于夫,是乾则不振,纯阴无阳之候。
或问燥热如此,复投附桂,不以火济火乎。河间曰∶疟发寒热大作,此太阳阳明合病,汗出不止,知为热也,阳盛阴虚之证,不治,必传入阴经,桂枝芍药汤主之,桂枝三钱芍药、黄、知母、石膏各一两。
鹿角胶鹿角霜菟丝子柏子仁熟地黄,等分。 《说文》曰∶哕,气牾也。
易老曰∶有是病则投是药,苟拘于时,何以措手。是方也,位按五方,药按五色,气按五气,味按五味,月按五月,日按五日,粽用五家,此医流而兼阴阳家之识也。
经曰∶治病必求其本。方中行曰∶经曰、手之三阴从腹走手,手之三阳从手走头,足之三阳从头走足,足之三阴从足走腹,是三阴三阳俱相接于手足者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