黄芩汤本为协热下利而设,不为脉迟表热而设。旧本两方后概云得吐止后服,岂不谬哉?
以此知大便虽硬,是津液不足,不是胃家有余,即十日不便而无痞满硬痛之苦,不得为承气证。胸中者,阳明之表也。
然头痛必因咳呕厥逆,则头痛不属太阳。要知本汤是胃家初受双解表里之方,不只为误下后立法。
然蛔厥之证,亦有脉微肤冷者,是内热而外寒,勿遽认为藏厥而不治也。 凡直视、谵语、喘满者死。
太阳主表,六气皆得而伤之,三种故与伤寒不同。《金匮》曰∶“谷气不消,胃中苦满,浊气下流,小便不通,身体尽黄,名曰谷疸,”当用五苓散调胃利水,而反用茵陈汤下之,腹满不减,而除中发哕所由来矣。
如腹满、小便不利、水谷不别等症,亦津液不化使然。详阳明少阳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