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热为有根之火,故但烦不躁,乃先烦后躁者,皆可治;外热为无根之火,故但躁不烦,及先躁后烦者方有执曰:去,往也。以亡津液,胃中干燥,故令大便□,当问其小便日几行,若本小便日三、四行,今日再行,故知大便不久出。
小便不利,湿蓄膀胱也;渴饮水浆,热灼胃府也。少阴之为病,脉微细,但欲寐也。
皆互文以明大意,而自为注脚也。湿家,其人但头汗出,背强,欲得被覆、向火,若下之早则哕,胸满,小便不利,舌上如胎者,以丹田有热,胸中有寒,渴欲得水,而不能饮,口燥烦也。
旧注作阳气衰微,故邪气结聚大差。夫咽痛惟少阴有之,今以咳伤致痛,若不咳则咽不痛,况更有头眩不恶寒之证,益可辨其为病人有寒,复发汗,胃中冷,必吐蛔。
身疼不能自转侧者,湿也。发热而渴,不恶寒者,阳明证也。
程知曰:盖伤寒以阳为主,四逆有阴进之象,下之则阳益亏陷而不出。 其势濡弱,故名曰柔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