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寒药治少阴,乃传经之热证也;热药治少阴,乃直中之寒证也。 经曰∶无阳则阴无以生,以甘益胃而生血,旨哉!今人但知参为气药,故特表而出之。
而仲景治喉痹咽痛及大小便秘,皆用半夏,取其辛能润燥,又能散也。本方加大黄,名桂枝加大黄汤仲景∶治表证误下,大实痛者别见表里门。
宋徽宗食冰太过,病脾疾,国医不效,召杨介,进大理中丸。盖其性能行周身肌表,引诸药至卫分而固腠理也。
热有附子,寒有三黄,寒热并用,斯为有制之兵矣,张机氏谓医家之善将将者也。表寒宜散,麻黄、杏仁、桑皮、甘草辛甘发散,泻肺而解表;里虚宜敛人身之中,气为卫、血为营。
是方也,半夏辛热能燥湿,茯苓甘淡能渗湿,湿去则痰无由以生,所谓治病必求其本也;陈皮辛温能利气,甘草甘平能益脾,益脾则土足以制湿,利气则痰无能留滞,益脾治其本,利气治其标也。盖阴盛极而格阳于外,外热而内寒;阳盛极而格阴于外,外冷而内热;经所谓重阴必阳,重阳必阴,重寒则热,重热则寒是也。
少阴犯真寒,吐利,手足厥冷,烦躁欲死者,此汤主之。余尝于阴虚发热者,见其大热面赤,口渴烦躁,与六味地黄丸一大剂即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