越人以阴阳分脏腑。但七疝七名,形证亦异,治之当各有方。
越人言其始发也,有常处,其痛不离其部,上下有所终始,左右有所穷处。其留连筋骨间者疼久,其留皮肤间者易已。
本名曰瘕,宜以苦下之,以苦坚之。<目录>卷十五\胎产脉证第七十七虞氏曰∶《脉经》云∶诊其脉,手少阴之脉动甚者,妊子也。
头面、手足、遍身肿如烂瓜,手按而陷,手起随高,喘满倚息,不能转侧,不能倒卧,饮食不下,小便秘涩,溺出如割,或如黑豆汁。和调于五脏,洒陈于六腑,乃能入于脉也。
妇人产后,败血冲心,胎衣不下,并用童便调服。今拟对证方药于下。
水源泛滥而散,欲其归源,不可得矣。除怔忡,定惊悸,清三焦,化痰涎,祛烦热,疗咽干,育养心神。